
Time: 1830-2030
Venue: 3N-01, Kadoorie Biological Sciences Building, HKU
時間: 1830-2030
地點: 香港大學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3N01室
活動詳情:
時間 |
講者 |
機構 |
20分鐘 |
賈力誠博士 |
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 |
20分鐘 |
洪家耀博士 |
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|
討論環節 |
||
時間 |
講者 |
機構 |
20分鐘 |
賈力誠博士 |
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 |
20分鐘 |
洪家耀博士 |
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|
討論環節 |
||
Economic casualty: An orangutan that suffered injuries after being caught and tied up by workers at a palm oil plantation, is operated […]
To facilitate second-hand books transaction in campus and to reduce expenses of students on buying textbooks, and provide alternate ways for students […]
綠綠無窮嘉年華 綠「惜」無間 Green Community Fair 2018 Greener Life, Greener Earth 早前於3月18日 (星期日),生態巴士(Ecobus) 與40位來自不同大專院校的「學生環境領袖訓練計劃2017/18 (Greengoers)」參加者共同策劃,並在綠在觀塘舉行「綠綠無窮嘉年華」。 On March 18, Ecobus and 40 tertiary students, […]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要解決「垃圾圍城」問題,港府將在明年初再到立法會闖關,爭取擴建三個堆填區,而環境局亦多番強調要同時興建焚化爐。目前國內主要城市也同時採用焚化及堆填,單在蘇州就有三座焚化爐,當地每日將六成八垃圾焚化處理,近三成回收,只有百分之五堆填,目標將回收以外的垃圾「全焚化」,當地官員認為本港不能單靠堆填,需要焚化、回收及堆填三管齊下,才能持續解決垃圾問題。 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長湯以成接受訪問時表示,蘇州將逐步走向「全焚化、零填埋」目標。現時蘇州市人口近七百萬人,與本港相若,但隨著古城逐漸城市化和工業化,人口增長,垃圾量亦由九○年代的每日五百公噸,增至現時每日六千三百公噸,人均棄置量為零點八公斤,仍少於香港。 本港面對垃圾危機,湯以成認為,焚化是快捷方法,亦較堆填區生,加上土地資源珍貴,認為本港要考慮焚化及堆填並用。蘇州市環境生管理處處長姚鳳根認為,焚化和堆填不是二選一問題,兩者都有實際需要,同時要回收減廢,「焚化不等於不做回收減廢,亦要有堆填區備用,三者同步進行。」